文章详情

护邮袋如何密封 护邮袋如何封口

02-11     浏览量:182

今天给各位分享护邮袋如何密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护邮袋如何封口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集邮用品

2、邮票如何长期保存方法

3、保护邮票

4、想问邮票放进护邮袋之后还需要用电烙铁把口密封上吗?

5、如何保存邮票

6、珍贵的邮票可以一直放在护邮袋里保存吗?会不会因为不透气对邮票不好呢?相对于集邮册的保存效果有更好吗

集邮用品

集邮用品是集邮的必备工具,与集邮者密切相关,按用途可大致分为护邮用品、组集用品、研究用品等三大类。本文就此分为邮票保护篇、护邮用品篇、组集用品篇、研究用品篇等几个专题,将分别介绍国内外集邮用品的品种、样式,以及它们的用法。

●邮票保护篇

1999年中国世界集邮展览。极为珍贵、供排队欣赏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元四方连带有大量霉斑,穿透了纸张。邮票保存研究任重道远。

邮票保护的主旨思想是营造好的局部环境,维持稳定状态。古墓的文物、集邮公司的库存之所以保存良好,就是长时间未扰动形成了良性平衡。我们可能对直接将邮票粘贴到邮册、洒煤油观看水印、洗去背胶保存邮票等做法嗤之以鼻,但是类似的就没做过吗?阴雨天翻看邮册、横放邮册、客人非要取出邮票欣赏而无可奈何……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邮票品相分优佳次劣,价格也相差极大。而最高境界———极品的标准是:无印刷、流通中的损害,无瑕疵,新邮票特有光泽没有失去。检查邮票品相自然也看光泽,但没有经验很难把握,且受当时观测条件影响。有效的方法是观察最容易损伤的部位:背胶容易因潮湿或发霉而变质损坏;齿孔边缘大量的毛絮容易吸附粉尘,忠实记录了交易、翻动的次数。

我国超过三十年的邮票品相一般都不是很好,偶尔见到极品反而觉得稀罕。国际邮展上可看到倒流回来的中国邮票品相极佳,像刚印刷好一样,似乎还带有油墨的香味,让人不忍去触摸它。国内也可以遇到一些极佳品相的老票,但那大多是刚从邮票公司里出来,已在保险柜里静静躺了数十年的。年代久远并非必然发黄发霉,仅是因为我国邮票保护环境不佳。随着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很多人已经有财力从国外购回中国早期邮票。但若没有相应提高保护水准,增进保存研究,制造出能完好保存邮票的护邮用品,那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流居海外的中国邮票躲过了“文革”十年浩劫,且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假如我们还没有能力保存好,还不如仍让它们呆在国外呢。

邮票完好保护需要的周边环境,包括温湿度等宏观环境和邮票周围的微观环境。以下因素可能导致邮票的损坏:

温湿度 较为合适的为15-25℃和50-65%湿度,且需恒定。南方潮湿,一定要将邮册放在阴凉通风而干燥的地方。梅雨持续时间太长,湿气会慢慢被物品吸收,没有层层的保护,是难以抵挡的。最好使用空调,或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通风干燥。北方则要注意干燥。过分干燥会让邮票脱水卷曲变形,同样是不可逆转的。

氧化 氧气无处不在,比控制温湿度难得多。鉴于书籍发黄是从暴露面积最大的页边缘开始的,邮票应让其他替代品与氧气接触。替代品材质也要长时间保持稳定。不稳定的纸张如报纸、复印纸等要避免与邮票放在一起。

光线 长时间强光照射会加剧氧化,导致油墨和纸张变色。阳光下曝晒更是万万不可。

霉菌 霉菌有很多种,表征不一样,合适生存环境也各异,一般在温度25℃和湿度65%以上繁殖发展迅速。纸张、背胶、油墨都可能成为霉菌的养料。霉菌通过相互接触或媒介(如尘埃,护邮用品)传播,因此要注意隔离已发霉的邮票,而不管它有多珍贵。不同版别的邮票染上霉菌后的性状不一样。影写版一般不明显体现出来,一旦非常严重,霉斑会迅速穿透整枚邮票。这样的邮票千万不可以购买。胶版邮票会在背胶或者油墨上出现一层浮尘状的霉粉,这种状况在1989年至今的胶版邮票普遍出现。出现霉斑的邮票一定要隔离处理,编年邮票相当便宜,最好是重新买一套。雕刻版抗霉能力最强。

密封 密封层次分好几级,对邮票、邮册、箱子等。一些集邮教科书主张将邮票密封保存,有将护邮袋用烙铁密封甚至使用照片塑封的方式,相反有人则认为应透气———将潮湿物品密封起来将是一场灾难。应辩证地对待,维持平衡状态是主旨。邮票不需要氧气呼吸,也不释放气体,但密封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水、气的交换,营造出不良的小环境,要综合考虑种种影响因素。希望使用密封邮票方法保存的集邮者提供实际应用效果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不提倡对邮票进行密封,但赞成邮册、箱子密封,它可以防止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且容易控制密封内的环境状况。

动物破坏 红蚂蚁、蠹虫、蟑螂、老鼠等动物的破坏方式不一样,但都是致命的。

空气污染 空气中各种有害的气、液、固体都对邮票造成侵蚀,如房间的异味、大气污染等。灰尘是最大的敌人,不仅玷污邮票,而且会带入霉菌。杜绝灰尘杂物进入邮册。使用各种化学物品是绝对不允许的。

压力集邮册横放,数本层层叠叠压在一起,这是初集邮者的通病。压力会使邮票发生粘连,一定要竖放邮册。

人为损坏 如触摸邮票、损坏齿孔、磨擦、折痕、镊子损伤、跌落尘埃等等。

《傅抱石作品选》的“洗手图”描述了:东晋宰相桓玄爱画如命,觅得精品,常请文人雅士观之,而观画者必先洗手方可,大画家顾恺之概莫能外。“洗手”的意识,是集邮者应该具备的,也是藏品之福。整理欣赏邮票时,要注意清洁。手要洗净,桌面要擦抹干净,邮册要保持清洁,使用镊子夹取以免邮票受污。这些细小的事情很容易忽视,却是保护邮票的要诀。

长期对品相不重视,使我们对不好的邮票品相都有点习以为常了。我们一直抱怨金银墨邮票不利于邮票保存。大面积的金银粉确实不好,但它也正好折射出国内邮票保护环境不佳。T110《白鹤》大片金墨上的指纹有多少个,多少次摩擦、蹭脏,那么其他邮票也一样多。所见的《白鹤》几乎没有不带指纹的,似乎也因此觉得带指纹的《白鹤》邮票是正常的。这种想法实在要不得。其实只要细心操作,也可以不带一个指纹地从整版邮票上分离,然后完好保存。但是会有人在意这些吗?

●护邮用品篇

翻开邮册其实是对邮票的一次扰动,且随时可能带入有害的外界因子。护邮用品就是为了将外界有害因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德国人一向以严谨著称,小小的护邮用品也是以德国的产品为先进。在1999中国世界集邮展览上曾听到两个老邮迷谈论“您的邮品要是配上灯塔邮册就齐了”,可见灯塔邮册在邮人心中的地位。笔者在此一一介绍各类护邮用品,并比较国内的产品与德国灯塔(Leuchtturm)、林达(Lindner)公司和美国安全(Safe)公司等国外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差别,实事求是地寻找国产护邮用品的差距。插图部分取自这几个公司的产品宣传册,在此一并感谢。

护邮袋(Wheel)

完美保存邮票是历代集邮者苦苦追求的。但因技术所限,以前的保护形式效果均不令人满意。从护邮技术的一点一滴进步可以看到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及惨重的代价。早期将邮票直接贴在册子上,后来发明了胶水纸———单面带胶的薄纸条:一半贴在邮票背面,一半贴在邮册上,由于需蘸水粘合,很多早期邮票的背部均因此损坏了。再后来是护邮袋,邮票放入袋中,而把胶水涂在护邮袋的背面:一个细微改进,就可能是个革命性进步。即使发明了护邮袋,改进并没有停滞不前:开始使用的玻璃纸,邮票仍很容易与之发生粘连。

护邮用品质量好坏的核心在于与邮票接触的透明塑料薄膜,它的稳定性决定了邮票能否长期完好保存,却经常为人们所忽视。不是所有的薄膜都是安全的,就像不是所有的塑料薄膜都可以装食品一样。集邮用的薄膜一般都是专门开发的,要求不含酸性,不含软化剂,不沾损邮票,稳定性高,同时要抗霉、防尘、透气、防潮、抗静电。薄膜内面应光滑以减少霉斑的出现,外面则应稍微粗糙,防止反光;透明度要适当,方便欣赏邮票。透气性能可以防止潮气不散发。抗静电性能,不吸附灰尘。恰当的摩擦力能保证邮册倒置而邮票不掉落。这些特点国产护邮袋很少提到,而这正是国内护邮用品的软肋。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没有专门的护邮袋薄膜,中国的护邮用品就没法真正提高水平,创造国际品牌形象。

我国的护邮袋一般与插册一起使用,而国外更多的是编组邮展用,并不用来长期保存邮票。国外护邮袋是长条形的,宽度一定,高度不一,需要时则用专门裁刀裁切。背面涂有专用胶,是专门为邮展设计的。

另一种是裁成固定规格,国产护邮袋都是这种样式,适应了我国邮票票幅的单一。由于对各品种比例缺乏统计,往往常用规格已经用完了,其他的还剩下很多,让人无奈。后来一种规格一包,总算解决了问题。国内最流行的黑底/透明护邮袋三面密封,不透气,潮湿的邮票或吸收的潮气不能及时散发出去,放入一段时间就会在齿孔附近形成白色印记,可以判定是霉菌,而且还会

缓慢发展,几乎无可避免。它的产生并不是因为邮票,邮局领出的新邮放入袋中,甚至未使用过的袋子,只须有合适的间距,霉菌印痕就会在那里生成。根据抽样的情况和长时间观察,当印痕出现数年后,邮票光泽就会失去。此种材质的护邮袋不适合用来保存邮票,是邮票的隐形杀手,原因在材质、透气透湿性、吸附性上。但遗憾的是,国内大部分集邮者仍然使用这种袋子。大家可以取出装在这种袋里的邮票,检查护邮袋有没有白色齿孔印痕,邮票光泽有没有失去。国内也有另一种材质的袋子,比较厚,表面比较光滑,放入的邮票不会出现霉斑,但发现护邮袋之间会互相粘连

●封片/小型张册(Envelop&Postcard/SheetAlbum)

一般集邮者收集到很满意的封片后却简单地放到一边,一是不太重视封片保存,二是缺乏合适的保存手段。

封片的特点是够大、够多,占用的地方很大,一般很难有那么大那么多本的封片册来保存。因此一些人就直接将很多信封放在一起,再用一个盒子装起来。这样带来的问题很多。有些封片带有可互相传染的东西,比如不稳定的纸张填料、邮戳油墨、霉菌等,很容易传染给相邻的封片。而且那么多的封片大小不一,互相摩擦撞击边角,很多的封片都因此损坏了。

保存封片,可以给每个个体进行封装,材料有塑料及蜡质纸张,完全透明而无黏合剂。安全存储和展示邮票,减少取出的次数,然后再用盒子装起来。TP、FP印刷很精美,表面都是上了光的,但也容易因摩擦而失去光泽。我是用一张油光纸夹住,再放进一个3号信封里,然后在盒子里竖放。原来使用的是2号信封,后发现太小。JF、PF虽然很漂亮大方,规格一致,但过大的尺寸对保存是很大的挑战。

封片如此之多,要按类别和尺寸大小分门别类。对于不同档次的封片给予不同待遇是合理、必要的。名贵的应放入高档的封片册。封片的大小不一。册子也就有很多款式,与其规格相对应。明信片的规格相对固定。邮册一般是两个或四个明信片排列在一起。封的大小则多变,因此种类稍微多了一些,一般以标准规格逐级递增,把相似尺寸放在一个册里。邮册最好有阻隔用的薄膜或者纸板,要考虑翻动是否方便,以及会不会发生摩擦。

小型张珍贵又脆弱。国内的小型张册显然太差,一些和冲洗照片送的低档像册没多大区别。横长方形的册子,上方开口,里面仅有一层薄纸,翻阅的时候容易引入灰尘、扭曲、摩擦及磨白小型张四角。

●其他护邮用品

这些都是国内少见的,值得国内护邮用品生产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

插票卡(Stampboxfile)

适合需要随身携带邮票,去邮票公司取票或者和邮友交换,都是很好的载体。我最经常用的是一本书。如果没有宽敞的地方放置邮册,那么它也可以作为一本容量很小的临时插册。

干燥本(DryBook)

新买回来的邮票并未干燥,需要进行干燥。干燥本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干燥邮票,可以利用它干燥发潮的邮票、水洗后的信销票。这个本子也是霉菌传播的媒介,最好区分使用。

电-压力干燥器(ElectricStampDryingPress)

使用电能,产生红外线干燥,而专用的压力方式可以使信销票干燥后平整,而不用通常的用书本来压平。

洗票专用托盘(StampWashingTray)

它与普通的盘子也无多大区别,只是随便拿一个盘子来不一定适合邮票而已。适用于挑剔的邮迷。

邮票压平器(StampPress)

它可以消除邮票的折痕,也可以将洗完的信销票平整干燥,最好和干燥纸一起使用。

洗涤剂(Stampcare)

洗涤剂可以清除邮票上的污渍。担心的是化学药剂对邮票的损害问题,不仅是当时瞬间可见的伤害,还有长期缓慢的损害。不过我想应该比集邮入门书里介绍的偏方如牛奶加食盐或双氧水的方法要好很多。

无水邮票取下剂(Stampremover)

无水邮票取下剂可以用来取下邮票而不用传统的温水。

●非专业护邮用品

温湿度计(Hygrometer&thermometer)

监控外界环境变化情况。温度计有水银和红色酒精式,都是刻度形式的。现在已经有电子式的仪表出现。最好不要使用带水的刻度式湿度计,以免倾倒造成“灾难”,电子式才是适合的。

气调箱(Airregulatecase)

这是给相机提供的星级待遇。它可以提供比较恒定的温湿度,是发烧摄影师的装备之一。它使用电源可以对进出的空气进行调节,还可以放置防止相机发霉的挥发性药剂。显然使用药剂的方法绝对不适合邮票。这种气调箱也许对南方的潮湿天气有所帮助。

干燥剂(Drier)

梅雨时节有及时晾晒的传统。但一般在户内很难找到合适的通风场所,这样就会受到户外很多不良因素如强光、风、灰尘等的干扰。可在有空调的房间展开邮册让其湿气散发出去,或者使用干燥剂。最好不使用粉状的干燥剂,适合的是粒状变色硅胶。硅胶中氯化钴吸水后会由无色变成蓝色。若发现干燥剂变成粉红色时,就及时更换新的干燥剂。大量的干燥剂会使湿度骤然变化,这不符合邮票保护的宗旨,最好与湿度计配合使用。

●组集用品篇编组一个邮集更像完成一项工艺品。完全购买集邮用品公司的产品而不亲手制作体现不出个性,但完全自制则很难在精美程度上达到满意的效果。手工制作和购买一些用品结合更合适。这是制作邮集的百宝箱:护邮袋、贴片、衬纸、箭头、镊子、剪刀、裁刀、电烙铁、钢直尺、打印机、双面胶带。

活页贴片(RingBlankPage)活页贴片用来参加邮展,或组成活页插册,或作为活页定位册的补充。

贴片种类很多,全白的,黑色的,淡色的。带黑边的,带或不带装订孔的。要求不反光、不毛糙。由于贴片比较厚,一般参展都是打印在和贴片一样大小的纸上,这样贴片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成本。不过直接打印在贴片上另有一番效果。以前流行的打印在纸条上再粘贴的方法已经很少使用了。

带有装订孔的活页贴片册,内页仿照邮展贴片形式,可以根据个人的审美和内容来进行个性化编组,制作成类似邮展贴片,再用活页封套装订起来,可以体会制作邮集的乐趣。

一种带护邮袋活页的贴片有很多内容划分规格可以选择,它比插册保护性好,可以长期保存邮票,方便观看邮票的背面。可以作为新一年定位册未发售时暂时存放新邮的地方,或者定位册的扩展。由于各个公司的活页贴片尺寸、装订孔齿数及位置不一,因此选择了哪个公司的款式就意味着将一直使用该公司的产品,要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贴片袋(Bag)贴片送出后,邮集的保护全靠它了。它不仅要抵抗拆封装卸的损害,长时间展览的不良环境,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塑料薄膜有档次之分,劣质的贴片袋仍可以透过厚厚的玻璃片显露出来。贴片袋应仅仅稍大于贴片,防止贴片移动。

双面胶(DoubleSidesAdhesiveTape)

加衬纸或者贴片附加底纸之后,双面胶带起着纽带的作用。常见的双面胶太厚,有厚度较薄,且黏度很强,不留残迹的胶带。

●研究用品篇

镊子(Tweezers)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一般为不锈钢质地。镊尖有扁尖、扁圆、扁方形等类型,镊身有弯与直之分,亦有长短之区别。选购时要挑选尖端扁平、光滑、松紧适度的。最重要的头部是不能太锐利,用其他的如医用镊子夹取邮票是绝对不可取的。

越是小的东西越是检验一个国家工艺制造水平的窗口。好镊子用起来得心应手,不好的则很别扭,甚至对邮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以前所用的镊子做工比较粗糙,防止手滑动的横条纹很细,不均匀。它应该很容易开合,两片夹头互相保持水平和良好的弹性,夹住时不侧面滑动。就是这样很小的要求,我的镊子却没有达到。每次都得掰动它才可以维持头部为平面,而且两个头部互相夹合时不准确,还相互滑动。后来我使用了灯塔的镊子,就没有这些烦恼了,不过代价是原来镊子的两倍多。

有些人用镊子夹取邮票,封片就免了,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坚持使用镊子。用手直接触摸必然留下汗渍油脂,时间一长该处最容易出现发黄的情况。应使用顶部稍宽的镊子,以防封片折损,还希望厂商研究封片专用的镊子。

使用镊子需注意不与邮票发生摩擦,如来回衬擦,与邮册摩擦等,还有就是压力勿过大,以免将邮票压出痕迹来。镊子的头部要保持清洁,勿用手触摸;使用后应及时用干洁的布或软纸擦净,再放入纸袋或专用护套中。

邮票目录(StampCatalogue)记载邮票发行资料的工具书,集邮者的典籍。内容一般包括邮票名称、发行时间、全套枚数、面值、票幅、图案名称、刷色、版别、纸质、水印、齿孔、全张枚数、印量、设计者、雕刻者和变异等项目,并按新票、旧票列有市场价格或附有相关邮票图样。有邮政部门、邮商编制的目录,也有个人编制的邮票图鉴。图文并茂的邮票目录,会满足初入集邮之门时多方面的求知之需,查资料或者研究也需要它。

综合性的大部头国际邮票目录,包罗全世界曾经发行过的所有邮票,现有四大邮票目录出版商,美国斯科特、英国吉本斯、德国米歇尔、法国香槟。以前它们附图仅是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不显示齿孔,如今也进行了更改,这说明司空见惯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应注意贴合人们使用习惯,增强实用性、人性化,这也是用品类产品所遵循的原则。国内也出版了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但是由于出版机构不是商业公司,缺乏每年更新的力量,中国想跻身第五大目录出版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国邮票目录收录范围较小,只记载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某一历史阶段发行的邮票。通常为本国的邮政部门编写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权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收载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建国以来发行的所有邮票,每年增订出版。

还有按照邮票用途或图文题材编制的专门性邮票目录。如吉本斯鸟类专题邮票目录、米歇尔全球自动化邮票特别目录、西班牙各国动物专题邮票目录、斯科特异形邮票专题邮票目录等。

一些集邮家对某些邮票有深刻的研究,他们会出版邮票图鉴,将某些邮票的各种变体、错体等全部列出来,要比普通的邮票目录要详细得多。

邮票目录有电子光盘,与书籍形式各有千秋。以其轻巧、节省贮藏空间和图文并茂、检索方便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出版了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邮票光盘目录,遗憾的是没有再继续发行新的版本。斯科特的光盘版,可以提供16倍大的邮票图案,无论是欣赏还是研究都已经够用了。

广义上说,集邮文献也是集邮工具,集邮者只有用集邮知识武装头脑,才能真正纵横邮海,也才能使用好这些集邮用品。

有些邮票的价值在于刷色不同。如何描述邮票的颜色是个很难的问题,用黄绿色、紫红色来描述实在太过无奈。邮票本身就是印刷品,那么使用印刷业使用的颜色色标是精确合理的描述方式。它要求使用者具有色彩的相关知识,且具有敏锐的色彩分辨能力。使用色标旁边的颜色值就可以进行交流了。有些色标使用了PANTONE、TOYO、FOCOLTONE等标准油墨色彩系统。邮票专用色标使用常见邮票颜色,使之更为专业。

纸厚测量仪(Paperthicknessgauge)

纸张厚薄有时候也是区分邮票的一个标准。纸张很薄,纸厚测量仪是个精密的仪器。可以测量0-10mm的纸,精度达到0.01mm。

量齿尺(Perforationgauge)

模拟式量齿尺上用圆点或方点来表示齿孔,使用时把邮票上的齿孔和尺上的墨点核对,当两者较为吻合,且上下两行的误差较大的时候,该数字就是邮票这一边的齿孔度数。量程一般为7-16度,较粗糙的精度为0.5度,精细的也不过0.25度。一般量齿尺旁边还有精确的长度测量仪,供测量计算。

放射式量齿尺左边有一条标准线,把邮票边第一个齿孔的中心与这条线重合,然后上下移动邮票,到每条线都通过齿孔中心时停止,旁边的数字就是所要测的齿孔度数。注意每隔0.1度的间隙不是均匀的,因为它根据的是三角形相似原理,精度为0.1度,可以估读至0.01度。

当你使用模拟的量齿尺的时候,你会怀疑是否所选取的这个就是所要的近似值,特别是0.5度的量齿尺。由于齿孔数目很多,测定的点在你的眼睛前开始“跳舞”。一种先进的光电量齿尺,精确测量长度和齿度,精度可达0.001mm。并即时显示放入其中的邮票齿孔度数,且精度可以达到0.01度。

传统量齿尺的测量精度有限。用计算齿度并精确至0.01度来标明邮票齿度,可以有效指导任何精度的量齿尺,而不应使用削足适履的0.5度精度。例如我国30mm票幅仅有17、18、19、20四种齿数,常用票幅和齿数的排列组合不超过30种。可以设计一把中国邮票专用量齿尺,测量绝大多数新中国邮票,并做到完全吻合,而且极为直观方便。

下面介绍一个功能繁多的美国专用量齿尺。因为它的精度太高,因此应保持一定的干燥程度和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这也是一切精密仪器的要求。

①标准齿孔度量它用模拟的方式显示了10.78、10.79、12.66度等一些美国常见的邮票齿孔度数。

②零中心两边毫米刻度

③零中心两边英寸刻度

④十字刻度用来测量圆周的直径、印记或细节。放置在要测量的物体上,定好原点,然后读刻度。主要的精度是1mm,而且较小的精度是0.5mm。

⑤平行交叉线条精确测量邮票的高度或宽度。它可以和放大镜配合使用。

⑥精确票幅度量把邮票的左下角与该区的左下角重叠,可以测量任何一枚邮票的票幅,它可以检测到纸张的变形。

⑦即有邮票尺寸标准度量一般一个国家的邮票都有自己的票幅体系,在这里可以很方便的直接测量出大部分美国邮票的尺寸。它的精度0.15mm,并且可以测定纸张的收缩比。

⑧标准毫米刻度

透明的量齿尺放在邮票上方测量齿孔,应用面更广一点。但是量齿尺需要经常测量不同的邮票,可能成为霉菌传播的媒介,集邮辅助工具篇

邮票如何长期保存方法

长期保存邮票,应将邮票放入纸质护邮袋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污染源和潮湿源。最好放入密封比较好的铁盒内,南方地区潮湿,应配备防潮箱。欣赏移动邮票时,双手应佩戴白手套,使用邮票镊子。阴天潮湿天气时千万不要拿取邮票。天气晴好,时将邮票拿出来透透气。

保护邮票

1.湿度,这个重要性就不多说了,下雨阴天不要翻册子。翻册先看湿度计,湿度在50左右比较适合。超过70,小于40都不好。

2.空气,邮票应该尽量避免空气接触,但是这里说的并不是说把邮票密封起来就好,密封也不好,容易闷了胶。

大家可以到“baidu知道”上去查查,纸质品发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与空气长期接触。其中的原因设计到化学物理,我搞

不清楚,好象和氧化有关系,氧化就黄了,金粉也是一样,氧化就完蛋了,总之少接触空气就是了。

3.阳光,邮票不适宜被阳光晒。这个不多说了。

4.虫子,它们什么都吃,不知道它们对有着土豆背胶的老纪特,感不感兴趣。

5.化学品,邮票不要和有味儿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如樟脑丸什么的,都不好。

如何保存邮票

接触邮票一定要洗净双手,最好戴上手套,并使用专门的镊子。许多集邮爱好者喜欢给邮票穿上玻璃纸的透明衣裳,这样做固然能够减少双手直接与邮票接触的机会,对保护邮票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实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玻璃纸是吸水材料,最容易使邮票褶皱、发霉。特别是新邮票,在投入发行时往往还未完全干透,此时最忌讳用玻璃纸包装。 邮票应装在集邮册里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这点小常识可以说是人人都懂。问题是集邮册又该如何存放可就大有讲究了。常见不少人将集邮册整整齐齐地叠在抽屉里,其实那是大错特错的。正确的做法是竖放排列。如果家居条件有限,建议你不妨放在大衣橱顶上。另外,整版邮票怎么保管恐怕也愁煞不少人。用旧报纸卷起包装是个不错的主意,但要注意一定不能用新报纸,否则可能会沾上油墨。如果是放再书柜里的话,可以在书柜里搁置干燥剂防潮。各位不妨试试。 平时至少一个月应翻动一次集邮册,以驱散潮气。时间以上午八九点钟为宜,注意避开阳光直射的地方。但这条规矩并非放之四季而皆准,例如春雨绵绵的时节就切忌如此操作。因为彼时空气中湿度很高,如果再将集邮册暴露出来无疑是“自投罗网”。最好的办法是在雨季到来之前,选一个干燥晴朗的天气,将集邮册充分通风约半个小时后,用塑料袋包好装箱,待雨季过后再重新翻动。 邮票染上脏污怎么办呢?如果邮票沾上汗渍、油渍、尘土,可把脏污的邮票浸泡在汽油中,1-2分钟后,用棉签轻轻擦拭票面,以去除脏污的油污成分。然后取出风干,再放入清水漂洗。此时还要用毛笔沾一点肥皂轻轻擦拭票面,以除脏污。待邮票彻底干透后,如果发现票面上仍有陈旧的灰色脏迹,可用削尖的高级橡皮,以其尖细之处轻擦。注意每擦一下,应把橡皮上所沾的脏物抹在干净纸上后再擦。邮票被橡皮擦过之处,可能会泛起细微的纸毛,此时可将邮票放在玻璃板上,票面朝上,再敷上一层玻璃纸,然后用指甲背划、压票面,就可将泛起的纸毛压平。 当邮票上产生轻微的褶皱时,可用温热的电熨斗烫平,但一定要掌握好温度高低。也可把邮票完全浸泡在水里几分钟,等邮票全部湿润后取出。先用干净的、吸水性能比较好的纸巾将邮票表面的水吸干净;待邮票半干后,再将它放在玻璃板上,褶皱的凸起部分朝上,并在褶皱的邮票上覆一张比邮票大些的玻璃纸。然后用指甲背对准褶皱在玻璃纸上来回划压,注意用力轻而均匀,不要太猛。这样来回划几次后,再把邮票展平、晾干,褶皱就消失了。 每年的5-7月份,我国自南向北,许多地区将先后进入气候上的梅雨季节。梅雨的主要天气特征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降水偏多但不均匀,并常伴有雷暴。由于这种天气对人的健康和生活都非常不利,所以梅雨又被叫做“霉雨”。对广大集邮爱好者来说,梅雨天气也是一年中最不利于邮票收藏和保护的一个时段。梅雨过后,许多集邮爱好者(尤其是初集邮者)就会发现自己珍藏的邮票变色了,漂亮的画面上出现了一块块小黄斑(如果不使用护邮袋,甚至会出现绿色的霉点),邮票的品相降低,价值自然也大打折扣。那么,梅雨天气下怎样收藏好邮票?邮票上出现了霉斑该如何处理?这当然是两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梅雨期间雨日很多,即使不下雨的时候,空气湿度一般也在90%左右,加上风速偏小(常常是静风)、气温偏高(一般都在25℃以上),邮票背胶最容易受潮发黄,时间长了,就会渗透到票面上,加上票面本身寄附的一些微生物也会迅速繁衍,于是就形成令人讨厌的黄色或绿色的斑点,所以,梅雨天收藏邮票最要紧的是防潮。集邮者应在梅雨来临前,将邮票晾干,再将集邮册放入密封性能较好的塑料袋中,袋中还必须放一些干燥剂,最后将袋口用胶带封紧。梅雨天也是各种小虫活跃的时节,所以放置集邮册的柜子或抽屉里,还应放一些樟脑丸。 一般物品有了霉斑,可以拿到烈日下曝晒,效果往往非常好。但邮票有了霉斑,却万万不可曝晒,否则会导致票面颜色消退,背胶也会整个地受热变黄。邮票有了霉斑怎么办?轻微的,洗掉背胶就干净了。严重的,可用邮票清洗剂来清洗。有人认为清洗过的邮票没有收藏价值,也有人认为清洗过的邮票容易变质,这其实都是一种误解。邮票斑点是受潮霉变后留下的痕迹,时间长久后,霉斑面积会越来越大,纸质纤维也开始腐败,最终导致邮票溃烂,失去收藏价值。清洗过后,邮票不仅会焕然一新,而且因为被药液浸泡过,所以更容易保存。但使用邮票清洗剂时,要注意水质、药液温度、浓度的搭配等等,稍有不慎,会影响清洗效果和邮票质量。所以,清洗邮票之前,应在信销票上反复试验,取得经验后方可正式清洗。梅雨过后,应选择一个晴朗之日再次进行“晾票”:即把邮册竖起松开,在室外背光、通风的地方放置两到三个小时,以彻底祛除邮票中的潮气和细小霉斑。

珍贵的邮票可以一直放在护邮袋里保存吗?会不会因为不透气对邮票不好呢?相对于集邮册的保存效果有更好吗

影响邮票品相一是水汽,二是灰尘。新邮票应该干燥些放入护邮袋内,并不是放入护邮袋就平安无事了,两三年需要更换一次。装入集邮册也不能裸放,也是需要装进护邮袋后入册,集邮册要仿晒,仿潮,远离厨房和卫生间。集邮册要竖直放置。其实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纸质护邮袋,放进密封好的铁盒内。

相关推荐